查看原文
其他

独家盘点历年全国文化企业30强!85家企业都是谁?

文化产业评论团队 文化产业评论 2023-07-10
第3908期文化产业评论
点上方蓝字「文化产业评论」关注并星标

近期,在第十九届深圳文博会期间,光明日报社和经济日报社联合发布了第十五届“全国文化企业30强”及20家提名企业名单。这份权威榜单汇聚了众多头部知名文化企业,如中国出版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等。这一殊荣不仅是对它们卓越市场表现和实力的认可,也为推动中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信心和动力。


作者|小军哥(文化产业评论作者、三川汇文旅体研究院研究员)

编审 | 时光
编辑 | 半岛
来源 | 文化产业评论


文化企业肩负着文化强国重要的责任和使命,它们不仅仅是国家经济实体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传播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平台。


近日,光明日报社和经济日报社联合发布了第十五届“全国文化企业30强”及提名企业的名单。中国出版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等30家企业成功入选30家企业简介,详见第3902期文化产业评论:2023第十五届“全国文化企业30强”简介及述评,中国对外文化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东方演艺集团有限公司等20家企业获得提名。


自2008年起,光明日报社和经济日报社已连续15年联合发布“全国文化企业30强”名单,该名单从侧面反映了中国优秀文化企业发展实力和主营经济指标。据最新统计,截至目前已有85家文化企业成功跻身“30强”名单,而过去9年中共有107家文化企业获得“30强”提名。


那么,本届文化企业“30强”都有哪些特点?这些企业的实力究竟如何?又有哪些成功的秘诀?


本届“全国文化企业30强”榜单解读


从本届“30强”企业的情况来看,2022年面对疫情等多重国内外因素的影响,这些骨干文化企业主动服务和融入新的发展格局,坚持守正创新,积极应对挑战,在逆境中展现出了强大的韧性和创新能力,为促进中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是数量分布呈现多点开花。值得注意的是,本届“30强”文化企业均是文化产业领域的头部领军企业。它们不仅代表着所在地区文化产业的发展方向,同时也在引领全国文化产业发展中起到了积极引领和示范推动作用,突显了大型文化骨干企业在文化强国建设中的使命担当。


从地区数量分布来看,中央文化企业和长三角地区占据了主导地位。其中,中央文化企业有6家入选,浙江省企业有4家入选,上海和江苏各有3家入选,广东、安徽和湖南各有2家入选,北京、河北、江西、山东、河南、四川、陕西和新疆等8个省(区、市)各有1家入选。



上述数量分布情况,反映了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格局,集中体现了一些地区在全国文化产业发展中的突出表现和优势。同时,也体现了中央文化企业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以及长三角地区在文化产业发展中的引领力量,为推动全国范围内文化产业协同发展提供了经验和借鉴。


二是新兴文化企业蓬勃发展。本届“30强”文化企业的行业分布突破了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等传统领域的优势,涵盖了动漫游戏、数字科技、新媒体等新兴文化产业领域。这些新兴文化业态和新生文化力量的涌现,不仅体现了文化产业的多元化和创新性,也为推动现代文化产业转型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这些新兴文化企业通过创新的商业模式和内容表达方式,成功抓住市场机遇,以年轻化、个性化、互动性强的特点吸引了广大年轻人的关注和参与。例如,动漫游戏行业以其独特的创意和互动性吸引了大批粉丝和用户,为文化产业带来了新的增长点;新媒体平台则为内容传播和用户互动提供了全新的渠道,丰富和满足人们多样化文化生活需求。


三是主营主业经济效益强劲。本届“30强”文化企业在遴选评定中突出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强调了文化企业主营主业的核心地位。纵观本届“30强”上榜企业,均是在国际国内具有一定竞争力和影响力的文化企业,并且在“主营收入”“净资产”“净利润”等核心指标上表现出色,彰显了文化产业“第一方阵”的超强实力和竞争优势。


据文化产业评论(ID:whcypl)梳理统计,2022年面对多重因素的影响,本届“30强”文化企业年度合计主营收入为4825亿元、净资产约达6456亿元、净利润约为404亿元,三大指标均反超2019年第十二届“30强”水平,展现了稳中渐进的恢复态势。其中,有17家企业的年度主营收入突破了100亿元以上,占比高达57%。作为文化央企代表的华侨城,更是突破了1000亿元大关。



这些数据充分显示了本届“30强”文化企业在经济效益方面的强劲表现。通过不断提升主营业务的质量和规模,这些企业实现了可观的收入和利润增长。同时,它们也注重管理和资本运作,保持了较高的净资产水平,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四是提名企业后劲不容小觑。为鼓励成长性和创新性文化企业的发展,自2015年第七届开始,主办方专门设置了“30强”提名企业名单,每届提名20家文化企业作为“第二梯队”进行培育。从本届提名的20家企业来看,共有9家企业获得过3次以上的提名。其中,有1家企业获得5次提名,3家企业获得4次提名,还有4家企业获得3次提名。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读者出版集团,是唯一连续7届获得该项提名的出版企业,主营业务涵盖期刊、图书、教材教辅等纸质出版物的出版、发行、阅读服务,同时也涉足电子出版物、在线教育、文化创意等领域,其核心产品之一《读者》杂志被誉为“中国人的心灵读本”。 据其财报显示,2022 年度,营业总收入12.91亿元,同比增长5.6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597.57万元,同比增长1.08%。


△读者出版集团2022年主营业务分行业、分产品情况

放眼全国范围来看,入选“30强”的文化企业都是各自领域中领航者和行业巨头,它们在新闻、出版、动漫、影视、新媒体等领域扮演着领军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的角色,不仅为中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也为政府和相关部门加大文化产业政策支持提供决策支撑。


15届85家“全国文化企业30强”大盘点


自2008年以来,光明日报社和经济日报社连续15年联合发布“全国文化企业30强”名单。这份名单评既是对每年在文化产业领域综合实力的认可,也是对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评估和成果展示。


回顾15届名单数据,共有450家次的文化企业入选了“全国30强”的榜单。其中,累计共有85家文化企业成功入选或蝉联“全国30强”的名单,涵盖了新闻、出版、影视、动漫、新媒体等重点文化行业,代表了中国文化产业中“第一方阵”的优秀力量。



一是30强企业整体实力逐年提升。从核心统计数据看,第十五届“30强”文化企业,2022年度合计主营收入为4825亿元、净资产约达6456亿元、净利润约为404亿元。与2008年首届“30强”文化企业相比较,主营收入增长了约9倍,净资产增长了约13倍,净利润更是增长了约8倍,展示了中国文化龙头企业在过去15年间的良好的发展态势。


这种实力的提升不仅仅是数字上的增长,更重要的是反映了中国文化企业在国际和国内市场上竞争力和影响力的显著提升。这也证明了国家和地方对文化产业的高度重视以及营商环境的不断改善,为文化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成长条件和发展机遇。



二是骨干企业头部地位日益巩固。截至目前(第十五届),全国共有21家文化企业成功跻身“30强”榜单超过10次以上。其中,有7家文化企业连续15届稳坐榜单,2家连续14届实现蝉联,2家连续13届坚守高位,6家连续12届紧追其后。这些骨干企业一直保持文化产业的前沿地位,不仅展现出强大的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同时也为为全国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树立了典范。



以15年蝉联“30强”的中影为例,作为电影国家队的“第一方阵”,在2022年共出品并投放市场影片14部,累计实现票房145亿元;同年中影共发行影片448部,实现近213亿元的票房收入,约占全国票房总额的78%,年度票房前十影片中9部为中影发行。此外,由中影出品影片先后荣获金鸡奖、“五个一工程”奖等74个奖项,充分展示了中影在电影产业中的强大影响力和引领地位。


三是传统文化产业仍占主导地位。纵观15届85家“30强”企业名单,可以看到这些企业所涵盖的行业范围广泛,包括出版发行、广播影视、文化和旅游、文化科技(含互联企业)、新闻传媒等多个文化产业领域,而且在商业服务、文旅演艺、动漫游戏、新媒体等细分领域也取得了重大突破。然而相比之下,传统文化产业仍然占据着主导地位。


据文化产业评论(ID:whcypl)梳理统计,在这85家“30强”企业中,广播影视类企业占据了29家,占总数的34%;而出版发行类企业有18家,占总数的21%。文化和旅游类企业有23家,占总数的29%,文化科技类企业有10家,占总数的12%;而新闻报业和新媒体类企业仅有4家,占比不足5%。


通过以上数据分析可以可出,尽管文化和旅游类、文化科技类等新兴文化领域也取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出版发行和广播影视仍然是现代文化产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此同时,也从侧面印证了近年来传统文化产业转型发展所取得的重大成效。例如婵联15届的“30强”的浙江出版联合集团,通过完善数字出版生态和升级ERP发行系统,为实体书店数字化转型提供有力支撑。



四是提名企业群队持续扩容提质。正如前文所述,为了促进具有成长性和创新性的文化企业发展,主办方自2015年第七届开始设立了“30强”提名企业名单,每届提名20家文化企业给予鼓励。截至目前(第十五届),9届次共评选出180家次提名企业,其中累计有107家文化企业成功入选。相比“全国文化企业30强”,几乎涵盖了所有文化产业类别,并在数量和质量上持续扩容提质。


这一举措不仅让更多优秀文化企业后来崛起,同时也为整个行业注入了内生动力和创新创造力。据文化产业评论(ID:whcypl)梳理统计,在107家提名企业中,有超过45%以上的企业先后入选“全国文化企业30强”名单。例如,上海阅文、北京歌华、中国对外文化、掌阅科技、科大讯飞、深圳华强方特、宋城演艺等等都是成功的案例。



结语

综合上以上分析,这些文化企业的成功密码其实并不复杂,可以归纳总结为以下六句话:“文化强国引领、牢记文化使命、政策扶持推动、聚焦主营主业、科技创新驱动、融合发展赋能”。这个的总结看似简明扼要、朗朗上口,但在借鉴和执行的过程中,则考验一个企业的战略定力、领导层的组织力以及团队创新力和市场竞争力。


因此,文化企业在服务国家发展大局的同时,必须准确把握企业的使命定位,树立长远的发展目标和坚定战略决心,紧跟时代发展和市场变化优化策略,不被短期的波动和困境所动摇,持续地朝着既定目标努力前行。唯此,才保持企业强大的韧性和竞争优势,真正实现由弱向强的裂变。



 加入私密社区 

 推荐阅读 

 主题阅读 

2023第十五届“全国文化企业30强”简介及述评

独家 | 11年11届77家《全国文化企业30强分析报告》

独家盘点全国文化企业30强,5000亿的第一方阵!


 推荐收听 
中国播客的商业化探索

 订阅关注 
行业窗口与顶尖新媒体【文化产业评论】已维近4000期(持续10年有余,跨越近4000天),推送文化、旅游、体育领域专业优质文章8000多篇。【文化产业评论】始终秉承权威、专业、准确、及时、实用的特点,聚焦文化、旅游、体育等行业前沿动态、发展思考,直面新时代行业发展重大问题,融汇行业内外精英的观察和理解,得到了全国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公务员、企事业单位负责人、精英从业者的高度关注与大力支持,亦架设起沟通各方的畅通渠道,是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文化和旅游部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国家电影局、国家新闻出版署、国家文物局、国家体育总局等有关部门,各地市政府,以及全国各文化、旅游、体育企业的重要助手。欢迎订阅关注!

交流/咨询/合作请加主编微信号:7759813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加入「文化产业评论」,这里,是你的舞台~

喜欢这篇吗?分享、点赞、在看,都安排上~

请给小军哥打赏,您的打赏,平台都会给到作者个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